因地制宜打牢产业基础。着力培育“五园一基地”产业经济,重点打造万亩优质粮油基地,千亩猕猴桃产业园、千亩藤椒产业园;加快发展现代养殖业,重点发展畜牧、家禽养殖,年出栏生猪3.9万头,小家禽41万只。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提升农业经营效益,全镇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个,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,省级家庭农场1个。
引导就业拓宽增收渠道。通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、提供务工信息、专项招聘会等形式,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.3万人。鼓励发展农村手工产业,通过引进服装厂、化肥包装厂2家,为近百人提供就业岗位。
做实做细基点调查工作。通过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、集中培训等方式,提升记账质量,为城乡居民收支数据调查提供有力支撑。同时制定激励机制,鼓励基点户通过外出务工、发展养殖业等方式多渠道增加收入,户均奖励收入达1000元以上。
严格落实各项政策补贴。严格按时拨付稻谷、耕地地力、种粮一次性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,提升农民发展种粮积极性。严格管控低保、民政救济、残补等政策,筑牢兜底防线。
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。通过建立农事服务超市,提供机耕、机播、机防、机收,代耕代种全程社会化服务,挖掘农业潜力,提升农业效益。实施撂荒地整治450亩,通过自种、代种等手段恢复粮食生产,户均增收600元以上。(伍人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