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 2017年以来,我县打出一套整合水肥药一体化、化肥减量增效、畜禽粪污综合治理、秸秆综合利用、增施有机肥等5个环境保育型组合拳,切实推进了全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。
探索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融合。在前沿技术、灌溉模式和运管机制等多个方面实现创新。通过引入农业物联网技术,实现智能灌溉;通过“沼液+N”模式推广,实现肥水“有机无机耦合”节本增效;通过建立健全“统筹规划,部门协作,分片实施,整县推进”运管机制,构建多方共赢格局,指导实施全县高效节水技术,推广面积5万亩以上。
以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为导向落实整改,压实责任。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管控,鼓励增施有机肥,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;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,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设置禁用农药和化肥标志标牌,在周边开展化肥、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等检测,设立检测点;以中华涪江湿地走廊市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为主旨,坚持“重点突破、综合治理、循环利用、绿色发展”,切实开展水生、野生生物物种资源保护;全面落实河长制,在典型流域“7+4”重要河流大力推广生态种、养,开展先进适用、生态循环技术培训,试验示范新型农耕农艺,建成13000亩化肥、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,全力保护水资源、防治水污染、改善水环境、修复水生态。
坚持“标本兼治、疏堵结合、以用促禁”原则,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,防治大气污染。通过“领导到位、宣传到位、管控到位、推广到位”四到位以堵促疏。同时,创新“就地还田、异地堆存、商品营销”等模式,以疏促堵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肥料化、“三贮一化”电商销售、能源化、基料化、原料化利用,探索政府购买服务,财政、社会共同投入的PPP模式,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秸秆资源综合利用。(杨洪 全媒体记者 贾明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