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网讯 近日,一堂关于垃圾分类的趣味课堂带领三百余名小朋友走进社区、走进工厂,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小朋友们深入了解垃圾分类,以“小习惯”提升社会“大文明”。
在城南滨河花园、凯丽现代城等住宅小区内,垃圾分类督导员和志愿者们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,结合生动形象的事例和现场丰富多彩的图文展示,手把手教会小朋友们学会了各种垃圾分类小常识。
“大朋友”耐心细致地讲解,生动有趣的沉浸式场景和分类知识的现场问答,让小朋友对“如何进行生活垃圾分类,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分类回收桶,如何正确使用生活垃圾智能回收柜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学生庞智告诉了记者一种有趣的办法,“今天叔叔教了我们一种分辨垃圾的方法,猪可以吃的垃圾叫做厨余垃圾,猪吃了会死的垃圾叫做有害垃圾,猪不吃的垃圾叫做其他垃圾,可以来兑换的垃圾叫做可回收物。”
在川能环保焚烧发电厂、瞿河餐厨垃圾处理厂内,小朋友们不仅观看了有趣的卡通片、参观了工厂操作流程,还聆听了工人叔叔关于“日常产生的垃圾都去哪儿了?垃圾是怎么科学、有效处理的?”“垃圾如何发电?”等方面的讲解,共同见证了垃圾“变废为宝”的全过程。
学生陈诗雨、刘欣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通过这次的参观,我才明白了垃圾分类有多么重要。在以后的日子里,我一定要自己好好的分类垃圾,还要和家人们一起做好垃圾分类”,“我发现垃圾还有很多用处,大家应该学习垃圾分类,发挥好垃圾应有的作用”。
通过此次对垃圾分类的“探秘”之旅,在数百名少年的心中播下了一颗颗争当文明小标兵的种子,也让孩子们携手踏上了建设绿色城市的全新征程。(记者 陈智)